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

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


    近日YM發表了一篇文章「生出沒有懊悔的後悔」。內容是家庭聚會時,討論哥林多後書第七章,圍繞在第十一節所引發的感想。

但聖經原文是「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」,卻被YM改成了「生出沒有懊悔的後悔」。
(林後7:10 )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,以致得救;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。
(林後7:11) 你看,你們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、自訴、自恨、恐懼、想念、熱心、責罰。在這一切事上,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。

聖經(林後7:10 )裡的「沒有後悔」ametameletos(形容詞),意思是”沒有悔意的”。也可以是”不會被撤回的”。
懊悔」metanoia(名詞),就是”悔改”。
「沒有後悔」是形容「悔改」後,得到救恩的感受。
「沒有後悔的懊悔」希臘文原意為「悔改不會有悔意」,也就是「不會被收回的悔改」。也就是真心的認罪並改變心意及行為。

羅馬書11章29節,也同樣用這個字 ametameletos。
(羅11:29) 因為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( ametameletos)
原意就是: 神的恩典和召喚是不會收回的

保羅的意思是:朝著 神的憂傷痛苦,會成為心思轉變的悔改,這心思轉變的悔改是沒有悔意的,也會得著救恩。而世界上的憂傷痛苦,只會帶來死亡。

    因為此節的「懊悔」metanoia(名詞),就是”悔改”。YM改成的「生出沒有懊悔的後悔」,就成了只有後悔卻沒有悔改

YM在文中嘲諷:別人常將「悔改」定位在對「罪」的醒悟及悔過。
他認為「悔改」:不應該仍是因為「罪深」而引來的苦澀懊惱,而是因為發現自己「還有進步空間」的喜極而泣

    YM解經的習慣就是喜歡標新立異,提出各種怪異不同的見解,來凸顯自己與眾不同。
    刻意淡化先認罪,後悔改,罪才得赦的過程,只空談罪得赦後的喜樂。
    這種刻意避開認罪悔改,只想在聖經章節的字裡行間,找出一個安逸的「舒適圈」(Comfort zone), 讓人習慣在這種安樂的假象中舒適的過著,逐漸尙失危機感。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舒適圈道路,很是受落。
    反而保羅那種攻克己身,恐怕自己被棄絕的提醒,那種恐懼戰兢做成得救工夫的告誡, 成了守舊,不跟著時代進步的教條。

然而聖經有關「悔改」的經節都與罪有關,悔改後,罪就得赦,不悔改就滅亡。也就是要遠離罪,而「歸向」 神
(太 4:17) 從那時候,耶穌就傳起道來,說:「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!」
(太 12:41) 當審判的時候,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,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。看哪,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!
(路 5:32 )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
(路 13:3) 我告訴你們,不是的!你們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滅亡
(徒 2:38) 彼得說:「你們各人要悔改,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,叫你們的罪得赦,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;
(徒 3:19) 所以,你們當悔改歸正,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
(徒 3:26) 神既興起他的僕人,就先差他到你們這裡來,賜福給你們,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。
(徒 8:22 )你當懊悔你這罪惡,祈求主,或者你心裡的意念可得赦免

「悔改」不單純是世人認定的,從「惡」改為「善」,而是回轉歸向 神,不歸向 神,「罪」不得塗抹
(賽31:6~7) 以色列人哪,你們深深地悖逆耶和華,現今要歸向他。 到那日,各人必將他金偶像銀偶像,就是親手所造、陷自己在罪中的,都拋棄了。
(賽 44:22) 我塗抹了你的過犯,像厚雲消散;我塗抹了你的罪惡,如薄雲滅沒。你當歸向我,因我救贖了你。
(何 14:2) 當歸向耶和華,用言語禱告他說:求你除淨罪孽,悅納善行;這樣,我們就把嘴唇的祭代替牛犢獻上。
(徒 26:18) 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,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,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從撒但權下歸向神;又因信我得蒙赦罪,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。』

「悔改」根據聖經希臘文原意是:懊悔及改變心思。而心思的轉變,會伴隨著行為的改變。前提是自認有罪。
(撒上 12:10) 他們就呼求耶和華說:『我們離棄耶和華,事奉巴力和亞斯她錄,是有罪了。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,我們必事奉你。』
(王上 8:47) 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,回心轉意,懇求你說:『我們有罪了,我們悖逆了,我們作惡了』;
(太3:6)承認他們的罪,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。

「認罪」悔悟並決心「改正」過去錯誤的「心思」,接著才有「行為」的轉向
    並不是要洗禮時「一一細數」過去的「每一件」錯事及罪,才算悔改。「悔改」是向 神「認罪」,因為以前沒有歸向祂。
    如果沒有罪就如義人,不需悔改了。因為義人是因信稱義,所以不需再「轉向」
(路 15:7) 我告訴你們,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」

因此聖經已將「悔改」定位在對「罪」的醒悟及改正,並「轉向」 神,所以不是YM所說,那是人的定義。

後悔與悔改的差別,就是只知有錯而懊惱,卻沒有作出改正心思與行為的實際行動。
    如同猶大賣主,事後雖也感到「後悔」,但他沒有「悔改」,甚至是 神沒有給他悔改的機會。
(太27:3~4) 這時候,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,就後悔,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,說:「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。」他們說:「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?你自己承當吧!」
(徒1:18) 這人用他作惡的工價買了一塊田,以後身子仆倒,肚腹崩裂,腸子都流出來。住在耶路撒冷的眾人都知道這事,所以按著他們那裡的話給那塊田起名叫亞革大馬,就是「血田」的意思。

因為悔改的心,是 神賜給人的
(徒 5:31) 且用右手將他高舉,叫他作君王,作救主,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。
(提後 2:25) 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;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,可以明白真道,

有悔改的心就要表現出悔改的行為,才能相稱
(太 3:8)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
(徒 26:20) 先在大馬士革,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,以及外邦,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,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

    看回(林後7:10 )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,以致得救;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。
    因為哥林多教會的部分信徒,收到保羅的指責信後,朝著 神憂傷痛苦,心思轉變,也有悔改反應與行為,因而得著救恩。然而像猶太這種,只是世上的憂傷痛苦,自我愧疚自責,並沒有朝向 神,或神沒有給他機會,最終叫人死。

如果不認罪悔改,如何有進步空間?
    YM說的,「悔改」不應該仍是因為「罪深」而引來的苦澀懊惱,而是因為發現自己「還有進步空間」的喜極而泣。
    YM玩的只是不肯認罪的文字遊戲。YM先將「生出沒有懊悔的後悔」改成「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」,再望文生義為: 悔改不需苦澀懊惱,根本誤解保羅這封書信的原意。

YM望文生義的例子還有2012年的聖經研討會
YM說:「我不認為個人能夠得到真理,我認為個人可以發明真理」

他誤認歌羅西書4章4節中的意思
(西4:4) 叫我按著所該說的話將這奧祕發明出來。
這節「發明」的]希臘原文意思是「顯明」。

要了解保羅這封書信的原意,就要先了解哥林多前後書的寫作背景。
    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,被保留下來的只剩兩封,被編入新約聖經的哥林多前後書, 哥林多前後書,成書時間大約在西元55年,保羅分別在以弗所及馬其頓時,所寫的書信。
    在此之前曾有其他書信,但未被保留下來,哥林多前書有提到另一封信。
(林前5:9 )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,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。

   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所建立的教會,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,之後便與百基拉、亞居拉前往以弗所。
(徒18:1) 這事以後,保羅離了雅典,來到哥林多。
(徒18:4) 每逢安息日,保羅在會堂裡辯論,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。
(徒18:8) 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,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,就相信受洗。
(徒18:11)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,將 神的道教訓他們。
(徒18:18) 保羅又住了多日,就辭別了弟兄,坐船往敘利亞去;百基拉、亞居拉和他同去。他因為許過願,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。
(徒18:19) 到了以弗所,保羅就把他們留在那裡,自己進了會堂,和猶太人辯論。

    後來亞波羅也來到了以弗所,百基拉、亞居拉將主耶穌的福音傳給他,亞波羅後來前去亞該亞省傳福音。
    亞該亞省的省會就是哥林多,亞波羅在那裏引聖經證明耶穌就是基督,因此也吸引許多人來信主。
(徒18:24~28) 有一個猶太人,名叫亞波羅,來到以弗所。他生在亞歷山大,是有學問的,最能講解聖經。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,心裡火熱,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;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。他在會堂裡放膽講道;百基拉、亞居拉聽見,就接他來,將 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。他想要往亞該亞去,弟兄們就勉勵他,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。他到了那裡,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,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,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。
(徒19:1)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,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,就來到以弗所;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,

因保羅收到哥林多教會信徒的信,知道哥林多教會的許多問題
(林前1:11 )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,說你們中間有紛爭。
(林前5:1) 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。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,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。
(林前7:1) 論到你們信上所提的事,我說男不近女倒好。
(林前11:18 )第一,我聽說,你們聚會的時候彼此分門別類,我也稍微地信這話。

才寫信給哥林多教會,並打發提摩太前去協助,自己仍停留在亞細亞的省會以弗所
(林前4:17) 因此我已打發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。他在主裡面,是我所親愛、有忠心的兒子。他必提醒你們,記念我在基督裡怎樣行事,在各處各教會中怎樣教導人
(林前16:10) 若是提摩太來到,你們要留心,叫他在你們那裡無所懼怕;因為他勞力做主的工,像我一樣。
(徒19:21~22) 這些事完了,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、亞該亞,就往耶路撒冷去;又說:「我到了那裡以後,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。」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、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,自己暫時等在亞細亞。

當時哥林多教會的混亂情況
1.分門結黨
(林前1:12 )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:「我是屬保羅的」;「我是屬亞波羅的」;「我是屬磯法的」;「我是屬基督的」。
那時哥林多信徒人數眾多,分散在不同處聚會,沒有同心形成各自結黨。前三黨過於高抬人的榮耀,各自擁護他們內心所屬意的人。
後一黨自認處在教會至高點,輕看 神的工人,自認只屬基督。保羅書信中便糾正這些結黨的人,尤其後書更直指那自屬基督之人。
(林前1:13) 基督是分開的嗎?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?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?
(林後10:7)你們是看眼前的嗎?倘若有人自信是屬基督的,他要再想想,他如何屬基督,我們也是如何屬基督的

2.容忍淫亂的事(林前5,林前6:13~18)
3.彼此在外人面前告狀(林前6:1~11)
4.婚姻問題(林前7:1~17)
5.割禮問題(林前7:18~19)
6.放縱自由影響,軟弱同靈,害其跌倒(林前8,9,10)
7.混亂聖餐(林前11)
8.濫用個人恩賜,缺乏愛心(林前12,13,14)
9不相信復活(林前15)
(林前15:12) 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,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?

    當保羅在以弗所寫完哥林多前書後,由於那時以弗所的福音大大的興旺,有許多之前行邪術的人,悔改信主,焚燒行邪術的書。有一位製造亞底米神龕的銀匠,眼看信主之人增多影響其生計,便聚集同行生亂,捉拿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, 後來那城裡的書記安撫眾人,才使擾亂事件平定(徒19:19~41)。
    亂定之後,保羅因為遲遲等不到提多。因寫哥林多前後兩書中間,保羅應該再寫了一封指責信(林後2:4)託提多帶去,但提多一直未回來報告哥林多教會信徒收到信的反應如何。保羅就往馬其頓去了(徒20:1,林後2:13) 。
    他在馬其頓時,心中困擾,甚至後悔寫了那封指責信(林後7:8), 後來提多由哥林多回來,將哥林多教會收到信後,部分人已經悔改的消息,報告保羅,保羅因此感到振奮(林後7:6~7),並且不後悔寫下指責信(林後7:9)。
    但提多也提到部分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仍舊分門結黨,持續否認保羅為使徒的事,並懷疑保羅要佔他們便宜。因此保羅才寫了後書,請提多在保羅第三次到哥林多教會前,先送過去(林後12:14)。

YM所認為的「悔改」:不應該仍是因為「罪深」而引來的苦澀懊惱,而是因為發現自己「還有進步空間」的喜極而泣。
剛剛好與保羅的意思相反。

    哥林多教會部分信徒,因著保羅的指責信,深切悔改,保羅為此感到高興。因為他們悔改後,就不會因為過去違背保羅教訓,並且不善待保羅的行為,遭受懲治
(林後7:9) 如今我歡喜,不是因你們憂愁,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。你們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。

這節「憂愁」的希臘原文為痛苦悲哀。「虧損」的希臘原文為懲治(zemioo)。(林前3:15)同樣使用這個字。
(林前3:14~15)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,他就要得賞賜。人的工程若被燒了,他就要受虧損,自己卻要得救;雖然得救,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。

(林前3:14~15)中保羅的意思:指人對教會作的工的果效,有些建樹耐得起試驗, 工人就有賞賜。有些工作只是討人喜悅,經不起考驗,最終被燒毀,不但得不到賞賜,而且還要被主懲治。但那些工人雖能得救,但受的懲治會如同,人從火裡經過一樣。

因為屬 神之人接受審判,是被懲治,尚能得救。但是世人接受審判是定死罪,不能得救。
(林前 11:32) 我們受審的時候,乃是被主懲治,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

    如今哥林多教會信徒是依照 神的意思痛苦悲哀並且悔改,就不會因為之前沒有善待保羅,也沒有接受他的教訓,而招受懲治。
    保羅之所以會歡喜,不單是哥林多的信徒收信後感到痛苦悲哀,而是從痛苦悲哀中,產生出悔改,如果光是痛苦悲哀卻沒有悔改,就不能令保羅歡喜。

因此先有第9節的依照 神的意思憂愁,苦澀懊惱的真心悔改,才會有第10節的得救
(林後7:10) 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,以致得救;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。

第9節的依照 神的意思憂愁,苦澀懊惱的真心悔改,所表現出來的是第11節的行為轉變,與他們悔改的心相稱。用以證明他們自己是清白的。
(林後7:11) 你看,你們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、自訴、自恨、恐懼、想念、熱心、責罰。在這一切事上,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。

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,而生出「沒有後悔的懊悔」,就等於生出「殷勤、自訴、自恨、恐懼、想念、熱心、責罰」等果子來,與悔改的心相稱
慇懃(spoude):也就是有些人從前冷漠,現今已對保羅差遣的人以及保羅本人,熱心對待。
自訴(apologia):有些人自我辯護沒有參與攻擊保羅。
自恨(aganaktesis):有些人惱怒自己,從前姑息那些犯罪的人。
恐懼(phobos):害怕與那些未悔改的牽扯一起,因而受到保羅來時,帶著刑杖的懲治。
想念(epipothesis):有些人渴望保羅,快再蒞臨哥林多教會。
熱心(zelos):熱衷按保羅書信上的教訓,改正教會。
責罰(ekdikesis):原本包容犯罪,進而對於犯罪者施以懲罰。

YM此文,不對照經文,確實是一篇好的「作文」。
一經對照就可發現,經文被改變了,保羅的原意也被扭曲了。
過往的經驗,一但YM被指出錯誤,又會嘲諷別人掌控釋經權,聖經原文字義的正確解釋權都全部承包。就讓其繼續嘲諷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